劉芬。(資料圖)
“我出生在洞庭湖畔的一個農村家庭,1996年家鄉(xiāng)的洪水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洪水無情人有情,是共產黨員用身體筑起了一道道人墻,把災難擋在了外面。”
這是上海市嘉定區(qū)南翔醫(yī)院主管護士劉芬在入黨申請書里的一段話,也是她身處武漢金銀潭醫(yī)院時寫下的。
在劉芬12歲那年,家被大水淹沒。她清楚地記得,是人民子弟兵背著一袋一袋的黃沙去抗洪,是他們用身體筑成了一道墻。
“我當時就有了一個英雄夢,想當兵。”
如今,組建了自己家庭的劉芬,成了醫(yī)生的妻子、10歲男孩的母親。她作為一名白衣戰(zhàn)士沖在一線,并火線入黨。
她覺得自己被保護著
“我年輕,身體好,幾年都沒生過病,我不去誰去。”劉芬不認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。
1月28日,凌晨四點,劉芬和她的戰(zhàn)友們乘著綠皮火車抵達武漢,空曠的站臺上,也只有他們一行50人在此下車,停留在這座城市。
靜,出奇地安靜。一月末的武漢很冷,大巴載著他們向醫(yī)院駛去,凌晨的馬路上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到,沒有車,沒有人。
到達了工作地點就完全是另一番場景——走廊里到處都是床,大伙穿著防護服,走路快了就會喘,要上16個小時班,算上穿脫防護服、吃飯,中間能休息的時間也只有三四個小時。
那時候她們凌晨三四點鐘會在微信群里互道早、晚安,因為精神壓力大,累的同時精神又緊張,大伙集體失眠了。
“我不是英雄,患者也在保護我們。”劉芬卻說。
在病房里,病人咳嗽都會有意避開醫(yī)護人員。病情輕一些的病人會主動幫著發(fā)飯。醫(yī)護人員說話隔著防護服,年紀大的老奶奶聽不清,就會有隔壁床的阿姨主動幫忙跟奶奶解釋清楚。
有一位大爺,因為身體原因已經不便行走,卻不想給護士添麻煩,“偷偷”自己去衛(wèi)生間,結果摔倒了。“我們又覺得感動,又覺得心疼。”
“每天都能聽到,‘謝謝你們幫助武漢’。真的是一日不落。”劉芬將“一日不落”說了兩遍,“是所有的患者都在默默地幫助、保護著我們。”
劉芬在武漢參加抗疫。(資料圖)
他也曾請纓出戰(zhàn)
劉芬的丈夫唐志金也主動請纓,希望能去支援湖北。
他是一名醫(yī)生,是南翔醫(yī)院外科主治醫(yī)師。“可惜不要外科醫(yī)生,未能成行。”他很遺憾。
孩子患了肺炎,院里考慮到他的情況,讓他不用上夜班。
“我可以照顧好家里,醫(yī)院現(xiàn)在人手緊缺,我不能在這個時候給大伙兒添麻煩。”唐志金婉拒了調班的關照,堅持在一線工作。
就這樣,在妻子離開的這段時間,他一邊在一線工作,一邊照顧著生病的兒子,后來實在時間錯不開,才把母親從外省接來幫忙。
每天等到劉芬下班后,唐志金都要和她視頻,看看她的情況,也讓她知道,家里很好,不用擔心。
劉芬在武漢金銀潭醫(yī)院重癥病房工作65天,其間因工作疲勞,引起肺部感染,她經過短暫的住院治療,康復后又重上崗位。
那是難熬的五天五夜,陪著劉芬的是一雙拖鞋,一件軍大衣和幾個口罩。劉芬不忍他擔憂,一直沒說。唐志金找她視頻,她就說手機攝像頭壞了。直到她出色地完成了支援湖北的工作,這件事被挖掘出來的時候,唐志金紅了眼眶。
劉芬家庭全家福。(資料圖)
他才10歲,卻很堅強
“你自己給阿姨打電話,媽媽去打仗了,媽媽不能遲到。”
那是1月27日,她領兒子掛完吊瓶,回到家中疲憊地癱在椅子上,心里卻默默惦記著支援湖北的事。
劉芬早早就把行李收拾好了,一直放在車上,隨時準備出發(fā)。但“哪天都可以出發(fā),千萬別在今天”。因為當天是丈夫值夜班的日子,兩家父母都在外省,自己要是走了,生病中的兒子沒人照顧。
但就在半夢半醒間,電話響了。下午五點接到通知,火車七點多出發(fā),從家疾馳而出的劉芬不能等,二十分鐘,從接到電話到把兒子留在樓下的同事家,母子倆甚至來不及說再見。
劉芬和唐志金的兒子今年10歲,一開始聽說媽媽要去支援湖北,表現(xiàn)得很高興,大喊著:“終于沒人管我了!”
但是他爸爸說,看見兒子偷偷躲在被子里哭。
可兒子躺在醫(yī)院病床上和媽媽視頻連線時,卻還是堅強的樣子,“我會照顧好自己,媽媽不用擔心”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