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使用手機瀏覽
“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”,這是最為中國民眾所熟知的、毛澤東的著名論斷之一。但不那么為人所熟知的是,毛澤東是在與一位外國記者的談話中,首次提出這一論斷的。并且,他還發(fā)明了這個英文中原本沒有的詞匯——“paper-tiger(紙老虎)”。
1946年8月,延安,毛澤東接見前來采訪的美國記者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。彼時,中國抗日戰(zhàn)爭結束,全面內戰(zhàn)打響。在國共兩軍物資裝備實力懸殊,且國民黨有美國幫助的背景下,中國共產(chǎn)黨能否打敗國民黨的進攻,國內外心存疑慮。
同樣帶著這樣的疑問,斯特朗第五次來到中國,在延安與毛澤東面對面。
“共產(chǎn)黨能支持多久?”斯特朗直接發(fā)問。
“就我們自己的愿望說,我們連一天也不愿意打。但是如果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打的話,我們是能夠一直打到底的。”毛澤東坦誠作答。
“如果美國人民問到共產(chǎn)黨為什么作戰(zhàn),我該怎樣回答呢?”斯特朗以己及人。
“因為蔣介石要屠殺中國人民,人民要生存就必須自衛(wèi)。這是美國人民所能夠理解的。”毛澤東曉之以理。
……
中共領袖,外國記者,他們圍坐在延安窯洞前、蘋果樹下的一張小石桌旁,答問之間,靈光閃爍。
看到石桌上擺放的茶壺和茶杯,毛澤東順手比劃道: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。“看起來,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,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。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,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,而是屬于人民。”
他進一步指出,蔣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國反動派也都是紙老虎。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。“這原因不是別的,就在于反動派代表反動,而我們代表進步。”
憑借職業(yè)敏感,斯特朗意識到這一論斷背后所蘊含的力量。
不過,如何向斯特朗解釋“紙老虎”卻“難倒”了在場的翻譯。當時,英文中并沒有“紙老虎”這一對應的詞,為便于斯特朗理解,翻譯便用了“strawman”(稻草人)”一詞。對此,斯特朗并沒有馬上理解。
毛澤東聽了也感到很奇怪,因為他沒有聽到“paper(紙)”和“tiger(老虎)”這兩個他知道的單詞,便問翻譯怎么回事。在聽完解釋后,毛澤東立刻說:不行,我的意思是紙糊的老虎,是“paper-tiger”;看樣子很可怕,但一下雨就完了。
這么一解釋,斯特朗就準確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。她迅速將這一表述記了下來,并在西方發(fā)表,成為第一個向世界傳播“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”論斷的人。此后,英文世界也就有了一個特殊含義的“paper-tiger”。
1973年,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時,還在毛澤東面前特地提起“主席發(fā)明了一個英文詞匯”,并開玩笑道:“紙老虎。對了,那是指我們。”毛澤東則說:“是的,我發(fā)明了一個英文詞匯——paper-tiger。”
而這個毛澤東創(chuàng)造的詞,和這段獨特的經(jīng)歷,也讓人看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獨特的自信。
百年時間里,從“紙老虎”成為西方語匯,到“黑貓白貓論”登上美國《時代》周刊,再到“一帶一路”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寫入聯(lián)合國決議,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以自信的姿態(tài)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,表明自己的態(tài)度。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語匯也越來越多地為世界所熟知和認同,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道路自信、理論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以小見大,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: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我們增強“四個自信”最堅實的基礎。
關于我們 聯(lián)系我們 網(wǎng)站地圖 用戶調查
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